长江水运网|船货通欢迎您
网站app船货通下载连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新基建”为水运经济注入新动能
2020/4/10 9:50:48 来源:中国水运报 发布人: 点击量:151
0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有效应对疫情的持续冲击和影响,中央多次会议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

相对传统意义上的“旧基建”而言,“新基建”是以现代科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科技为支撑,打造安全可靠、集约高效、智能绿色、经济适用的新型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底盘支撑。除了具有外部性高、公共性强、投资额大、跨时间长等一般特性外,更加突出科技创新、智能绿色、开放共享等特性,具有鲜明的科技导向与时代特征。一方面,是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核心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以增强传统基础设施的系统弹性和安全免疫力。“新基建”从短期看,可拉动大量需求,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长期看,将推动新动能供给,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于我国水运行业而言,应紧紧抓住全球产业价值链重构和国内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契机,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长远,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统领,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推进“新”“旧”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打造水运基础设施体系,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做好底盘支撑。

一是做好统筹规划。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适度超前、统筹推进。处理好存量与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关系,统筹水运基础设施与铁路、公路、管道、城市等基础设施发展。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实际,做好交通(水运)“新基建”规划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和时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规模过度超前。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制定促进交通(水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创新相关体制机制,支持构建多元化的示范和应用场景。加强新形势下水运行业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研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推进打造行业联盟。积极将水运“新基建”纳入交通强国试点示范内容,引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最佳实践案例。

三是加快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沿海和内河水运设施专业化水平。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统筹航道整治和河道治理,增强航道通行能力。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重点突破铁路、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强化港口枢纽功能。完善水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高效衔接。

四是打好新旧组合拳。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做好综合平衡和衔接协调,统筹推进新旧基建融合发展。大力推进5G网络、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与水运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新型数字化水运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码头装卸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码头装卸工艺及相关场站设施。有序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提升水运基础设施的系统弹性和安全免疫力。

五是强化战略布局。编制出台交通(水运)领域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关键科技产业发展路线图。加强前瞻性、引导性的技术研发与供给,全面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前瞻研究布局“AI+”智能航运、自动化码头、智慧港口系统,超前谋划中远期大宗散货码头功能调整或退出机制。探索“揭榜挂帅”等新机制,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制。

六是大力营造良好环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投资和金融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投资方向和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方式,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放宽“新基建”市场准入,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大政策工具调节力度,严控债务风险。

(作者系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心情

给力 0
惊讶 0
愤怒 0
抓狂 0
流汗 0

市场部:査先生 (18955364348)     客服部:刘先生 (15922319160)  

皖ICP备11003429号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皖芜湖市繁昌县沿河路  举报电话:0553-7350023   微信公共号:cjsyw888
皖公网安备34022202000045号  所属公司: 芜湖荻帆航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船货通